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
  • 首頁
  • 2022
    • 2022 遴選辦法
    • 2022最新消息
    • 2020育成課程
  • 活動照片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歷屆優勝團隊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媒體報導
  • 歷屆資料
    • 2021 >
      • 2021遴選辦法
      • 2021 複選團隊
    • 2020
  • 社企爆米花
    • 2016入選計畫

社區創業議題-農業與觀光

6/21/2018

0 評論

 
■農業
你居住的社區有農業嗎? 筆者居住所在地雖然在郊區,但是農產品都得到外面的市場採購或是由小貨車載到社區來販售。小時候筆者家大約兩星期會有不同賣藝的小團體來社區裡表演還有賣藥,有時會有一些流動攤販來擺擺攤....這些在社區裡已經很久沒有看過了.....
​2016與2017年的社區創業團隊,農業議題是繼社區發展議題第二多數團隊所關注的。
圖片
圖片來源: 2018TiC100社會創業競賽工作坊

​​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7年的農業概述中提到台灣的環境適合農業發展,但容易風聲病蟲害,加上颱風、豪雨及地震頻繁,難免對農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農業經營現況,2018)。台灣農業的困境可以從台灣農業發展史瞭解,從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實施「農業台灣,工業日本」、光復後政府實施「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等階段發展,農業在GDP中所佔比例由1950年代超過30﹪,降到2007年為1.45﹪,如加計農業相關1、2、3級產業則約佔11%,農業仍為整體經濟之重要一環。
​農業部門佔總就業人口的比例,1960年以前超過50﹪,到了2007年降至5.4﹪。農產貿易方面,1970年以後出現逆差,2007年逆差達70億美元。農家每人所得佔非農家的比例,大體上維持在68﹪至77﹪之間,農家所得中來自農業的比例由1970年代初期的40﹪降至2006年的20%。以農立國的我們,農業議題值得社區創業多關注。
​在社區創業以農業為主要議題的團隊,這幾年他們看到以下與農業有關的問題,嘗試從這個缺口中去找解決方式。
1. 農產與營運
水果產銷不穩定、種植面積萎縮、經濟作物產能不足、農民知識不足、中間商剝削、在地產業吸引力與發展性不足、閒置農地徵收空地税問題、文化創意發展貧脊、傳統經營無創新、小農擁有精湛種植技巧缺乏農產行銷、地方資訊落後,無法落實社群媒體行銷、缺乏包裝設計能力及行銷能力、產品識別度不足、無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費者對有機的認識不足、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農村及產業知名度不足、農村觀光走馬看花、NG水果、加工產品使用仿腐劑問題、農產保存期短、有機水果長相不佳、慣行耕作破化環境、大圳與資源破壞、可耕農地休耕或農舍化、農村文化消失、食品安全問題…等
 
2. 人力
收入不穩定及減低、農民發展與老化問題、種植勞力高、工作環境差、缺工、缺乏在地就業機會、農村老弱婦孺者多、人口外移、文化刺激不足、隔代教養、學習資源減少、青年棄農從工商業、就讀農藥相關科科系就業問題…等。
​■觀光
​

觀光是台灣多數社區裡用來發展社區經濟的一個主要產業,以國外旅客統計107年3月來臺旅客為101萬3,655人次,與去(106)年同期相較,增加8萬7,008人次,成長9.39%。其中「觀光」目的旅客62萬5,036人次,負成長6.37%。從國內觀光遊憩據點107年4月和去(106)年同月的成長率統計,在316個遊憩據點如北投、龍山寺等144個觀光人數成長率是負數,202個觀光遊憩據點如鹿港、草嶺是正成長1。105年觀光外匯收入4,322億元較104年少267億,國人國內旅遊收入105年為3,971億元較104年增加370億元2。整體比較之下,各地觀光的人數及收入的成長狀況不平均,落在負成長的社區觀光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多去了解與探討。
圖片
圖片來源: 2017TiC100社會創業競賽工作坊
​團隊看到哪些社區的觀光問題?
1.經營與制度
觀光發展或轉型困難、農業發展受到限制、在地農民低價策略發包給中盤商、發展觀光外部成本未妥善處理、作物和花卉有時節性、農產地觀光化、產業外移、大環境下傳統文化式微、社區產業不夠多元化、、部落現有旅遊行程細節的行程沒有標準化、缺乏整在地整合行銷、知名度不足、生態休閒體驗產業尚未有完整的配套措施、產品滯銷、服務中心規劃不完善、政府規劃政策與在地特色無關、官方與當地資訊落差、政府資源缺乏、零散或分配不均、資金缺乏、遊客多為外地人與社區無關、觀光地點分散未有整體之導覽規劃、來訪人潮不穩定、遊客多集中某些商家,缺乏引流制度、無在地美食、老街面臨現代化與商業化危機、沒落、夜市商品無創新、消費族群以當地為主、社教館卻少有機會讓學童培養的國際視野、大學未帶動人氣。
 
2. 環境
人口結構分布不均徒具發展觀光產業潛力、大環境下傳統文化式微、環境土地在行走上較不方便、交通不便、造成沒有人潮、交通擁塞、人車無分道、社區內可運用之空地因堆放過多雜物而凌亂不堪、工業汙染社區
 
3. 人力
無在地工作機會、人口外流、人口結構老化、導覽人力不足、青年不願回鄉
 
每一個社區都是獨一無二,有自己特有的人文與地理歷史等,上述社區創業團隊所看到的問題是創業團隊依據所關心或居住的社區的現況或狀態,也許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著力點試著用多面向角度去關注自己的社區。
 
文/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沈秀娟
0 評論



發表回覆。

    類別

    全部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社區與社會創新
    社區與社會創新
    社區與社會關注議題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首頁
  • 2022
    • 2022 遴選辦法
    • 2022最新消息
    • 2020育成課程
  • 活動照片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歷屆優勝團隊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媒體報導
  • 歷屆資料
    • 2021 >
      • 2021遴選辦法
      • 2021 複選團隊
    • 2020
  • 社企爆米花
    • 2016入選計畫